close
到底「護國神山」有沒有保護到台灣?引起網民二極意見。強烈颱風「尼伯特」直撲台灣而來,多數網民說:「這颱風已經死了 結構牆撞到神山了」、「有護國神山,有什麼好怕的」,氣象局也指出,「尼伯特」暴風圈接觸東部陸地後,暴風圈籠罩台灣中南部,結構受到中央山脈破壞變得鬆散,颱風眼消失,強度持續減弱。
除了台東受損嚴重外,其他縣市平安度過,被稱做「護國神山」的中央山脈,更引起網民熱烈討論。但看到受損最慘的台東地區,網民有不同的看法:「我們東部人現在超絕望的」、「我覺得這種護國神山比喻是天龍人的思維,根本沒將東部人放在眼裡」、「同一座山脈保護了西部平原卻苦了東部人民,鄉民和媒體不要每次颱風來就神格化中央山脈,好好做好水土保持和山林復育才是真的」。
但也有網友很中肯的說:「護國神山雖然橫亙台灣中軸,但這群山卻從來不曾撕裂我們──除非,我們撕裂自己。」
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在「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」撰文表示,每當颱風由東而西侵台,背風面受到中央山脈屏障,風雨皆小,且當颱風環流開始接觸陸地,強度大幅減弱,威脅逐漸減小,因此有「護國神山」之誤解。
吳德榮撰文如下:「每當颱風由東而西侵台,背風面受到中央山脈屏障,風雨皆小,且當颱風環流開始接觸陸地,強度大幅減弱,威脅逐漸減小,因此有「護國神山」之誤解。
如果你是採取「本位主義」來看也許是對的,但就整個台灣來說絕對是錯的。光以能量的觀點來說,進來前是「強颱」岀去是「中颱」,消耗的能量必然轉換為給台灣帶來災害的風雨。如果沒有中央山脈,「賀伯」就不會在兩天之間在迎風面的阿里山降下2千毫米的雨量記錄,「莫拉克」更沒有能力在迎風面的南部山區創下2千6百多毫米總雨量的記錄,帶來數百億及人命的損失。慘痛的教訓,歷歷在目,豈可如此健忘、誤解!曾有學者利用電腦模擬,假設台灣是平坦的,則莫拉克所能帶來的降雨,就差之千里。證明中央山脈絕非「護國神山」,如果幸運受到屏障的地區繼續以「本位」主義的觀點,來傳布這種徒傷全民感情的錯誤看法,實在沒有意義。「護國神山」?除非你是以大陸(福建、浙江)的觀點來看,才絕對是正確的,但該這樣看嗎?
昨天因颱風全台皆停班停課,有許多縣、市未達人事行政局所訂之標準,氣象預報失準又成為被責難的對象。回頭檢視「尼伯特」的強度,蘭嶼因測站的地勢,量測到17級以上不算特殊,台東的17級破設站以來記錄,證明其強度接近氣象局估計值,但未如美國等氣象單位估計得那麼誇大。暴風範圍氣象局估為半徑200公里,也是各國之中暴風範圍最小的,若以其他國家所估的,全台各地更會超過放假的標準的。所以問題的根源在於沒有可信的颱風觀測資料,對於颱風的強度(圖)、結構、暴風範圍的分布只能利用雲圖估計,與實際的情況產生落差,是無法避免的。
問題要如何解決呢?只有增加颱風的觀測(飛機穿越颱風),別無他途,可是需要很高的經費,但若與誤放假的經濟損失相比,還是小巫見大巫。以目前的狀況,風雨預報的「不確定性」是很高的,拿來作為停班、課的決策,就必須要建立「風險管理」的觀念。為了不容許(該停班、課而未放且帶來人命損傷)嚴重的狀況發生,就必須接受偶有多放(停班課而風雨未達標)的情形。這是當你面臨資訊不確定時,採取了「風險管理」的決策模式,為了趨吉避凶,所必須付出的代價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酒店經紀小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